8月25日,由凯捷体育娱乐邀請的著名智庫日本戰略論壇理事、明治大學教授伊藤剛先生就“新時代、新形勢、新變化中的海洋領域合作舉行了專題報告會。

報告會邀請了中日兩國學者、專家參加👨🏿💻,會議由凯捷体育娱乐李春光研究員主持🧑🏻🦳。
講座開始前,李春光研究員代表凯捷体育娱乐講話。他指出✊🏻,今年恰逢改革開放40周年,又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40周年𓀘,對於中國來講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交往節點。希望在中日關系良好發展的環境下🌹,進一步加強對話溝通,共同探討海洋領域的合作機遇,展望中日海洋合作的未來,了解日本學術界和智庫的思想,推動更多合作共贏🥼。

隨後,伊藤剛針對新形勢下中日海洋領域的合作問題作了講座報告。
伊藤剛:新時代新形勢新變化中日海洋領域合作共贏
·時代背景的變遷
伊藤剛先生首先介紹了上世紀80年代末到現在的發展大背景🙇🏼。他指出,八十年代日本人對中國的認識僅僅還停留在一個區域性的概念🚤,如今已上升到大國關系的層面🧑🏽✈️。
正值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已成為本世紀經濟發展的中心🕘。如今的世界格局已經與冷戰時期發生有了巨大改變🦍,這也是美國和歐美始料未及的:一個是中國的經濟快速發展,另一個就是亞洲的社會民主進步🍝。
十年前🥐,亞洲共同體這個概念的提出使得美國對此開始有所忌憚。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講中日兩國關系,首先要說的是👶🏿:中日兩國是無法搬家的“鄰居”。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平時就應該更加註意,不要將關系搞壞。
·亞洲貧富差距問題和美國立場問題
亞洲是個復雜的地緣區域,其中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是國家間的貧富差距問題。舉例講,東盟、日本👩🏿🔧、韓國國內的貧富差距都是非常大的🏇,這個貧富差距和歐洲比較,明顯比歐洲國家差距大⛎。
另一個方面就是美國對亞洲的態度問題,對於美國來講🧑🏼💼,亞洲各國處於什麽樣的狀態對美國來講是最安心呢👩🏻🦰?就是中國加日本等於零這樣一個相處模式。中日之間,如果日本稍微強一點的話美國就會支持中國。而中國如果要強大了🕥,美國就會去支持日本🧑🏿🎤,這個模式是以前就有的,保證兩個國家誰也不會做大,誰也不會做強👨🏿🏭。
在太平洋戰爭的時候,當時日本比較強💪🏽,所以美國支持中國。戰爭結束以後,中國獨立了,這種狀態下日本又強了,之後美國又開始支持中國,周而復始。
對於美國來講,亞洲最好的一個存在方式🏂🏻,就是不希望國家間聯合起來🤷🏼。對美國來講最希望亞洲的一種狀態是既不遠又不近的狀態。
·中國崩潰論和中國威脅論
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這20年來,美國和日本對中國有兩種觀點🏄♀️:一種是中國崩潰論,另外一種是中國威脅論✩。其實到今天為止差不多30年過去了,中國崩潰論這個理論似乎已經不攻自破了,事實證明,中國不僅沒有崩潰,反而越來越強大了。
但是這對美國來說,無疑是一個麻煩🧫🦴,因為美國希望盡可能在亞洲不要出現更大的強國。
中國和日本現在分別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三大經濟體,實際上中日之間怎麽樣處理兩國關系,最危險的一種想法就是人們常常習慣於將考慮國內事務的一些觀點🏌🏼♀️,把它應用到國際事務上去,這種看法實際上是非常危險的。
日本一直對中國持有偏見,批判最激烈的日本人基本上是從來沒有來過中國的🕵🏼👊🏼。反過來一樣,一直批判日本的中國人應該也從來沒有去過日本。去到日本很多的地方,有農協,還有健保協會,有各種各樣生活互助的協會。說到社會保險,從社會互相協助的這個體製來講,日本人也認為他們的社會有這樣的互助🆙𓀄、協作的方式🎂。看起來這種互相協助的這種方法與自然原理好像是完全違背的,日本從社會保障上來講,這些互助、協助的狀態在日本是非常多的。這樣培養出來的新一代👨🏼🎨,相對於中國和韓國比較起來,在國際社會上沒有優勢,等這一代人成長起來之後🧗🏻𓀓,發現面臨的國際競爭如此激烈,日本這麽安定,他們就不願意去國外,這樣使得我對日本的未來很擔心👳🏻♂️。
·海洋問題
關於海洋問題有一個很重要的理念差距:中日兩國之間對於“公共性”認識的差距🧑🏻💻。比如像公園或者公共場所,日本人的概念是🎍:因為這是大家共有的公共場所🙇🏿♀️,所以要愛護。中國這方面的意識還相對薄弱一些。
海洋和陸地是完全兩個不同的概念💽🦼,所以探討海洋問題的時候✸,首先要從海洋是大家共有的這點出發考慮🆕。海洋是大家共有的🎞,對於公有的東西要好好愛護它🏋🏽♂️。
這種理念剛剛講過了,日本人一直愛護公共財物👊,從這點來講日本人也是有矛盾的地方💳,並不是完全愛護公共的東西。現在日本已經跑到南極捕鯨去了,我覺得從這點而言,是與他們提倡的愛護公共財產的這個理念是矛盾的🤷🛖。
對於亞洲合作這一點1️⃣,在亞洲和各個國家之間合作的時候出現了兩個問題🐠🏊🏻,一個是對於來自中國的否決權🌜,另外一個就是來自日本的障礙🧔🏿。這種情形具體分析一下,從地理上來講中國是一個非常大的國家🧑🏼✈️,所以日本人只要一想到中國,就會想到遇到什麽事情,假如說包括亞洲的各個國家合作🤟🏽,或者是某一件事情想將它製度化的時候,首先就想到會不會遇到中國的否決👨🏻🦯➡️。日本人首先會想到會不會被中國否決掉。
日本和中國互相合作的項目非常多✋,有很多合作的機會🧑🏻💼。從長遠利益上來講共同合作🍾🚴🏽♂️,要有一個互相商量的機製⛎,能夠坐下來談,不要被政治因素影響太多。
中日之間硬建立一個框架,找尋適當的合作方式,找尋長期合作的機會🤘🏼,建立互動機製🗽,減少政治因素的影響🤲🏼。對於日本而言🐦,中日之間的貿易額早已超過了中美之間的貿易額,在這樣的經濟相互依存的背景下👄,中日兩國之間無論是利益即得者還是暫時的利益受損者🏃♂️,都要有一個對於利益和責任共同分擔的意識🏌️♀️。
(文/徐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