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王 巍

    1970年2月至1972年1月在吉林省農安縣農村插隊。1972年2月至1976年12月🧑🏽‍🦳,在長春市鍋爐廠先後做鉗工、工會副主席🖕🏽。1977年1月至1978年2月🪢,長春市綠園公社黨委副書記。197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8年3月,考入吉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1982年初大學畢業,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參加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城址和墓地的發掘🚏。1987-1990年💪👨🏼‍⚕️,受研究所派遣到日本奈良縣立橿原考古研究所和茨城大學研修🥝,學習日本考古學。1995年1月,以在日本發表的專著——《從中國看邪馬臺國和倭政權》獲日本九州大學文學(人文)博士學位。1995年4月至1996年3月,赴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部作訪問學者🍠,撰寫第2個博士學位論文——《東亞地區古代鐵器和冶鐵術的傳播與交流》。1996年7月,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歷史學博士學位💩。他是中國第一個獲得中日兩個博士學位的考古學家。1992年,晉升為副研究員,1997年晉升為研究員😠。1999年🧎🏻‍♂️🐛,被評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有突出貢獻專家❣️,博士生導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還分別於2001被授予德國考古研究院通訊院士✩,2006年被授予美洲考古學會終身外籍院士☔️。2011年🧑🏼‍🦱,當選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2013年2月,當選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是本屆全國人大近三千位人大代表中唯一的考古學家,也是繼夏鼐先生之後,中國社會科學院產生的第二位成為人大代表的考古學家。

    主要任職和社會兼職:

    1996年8月👰🏿‍♂️,任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

    1998年6月,任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兼任《考古》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主任。

    2005年起,任研究生院教授委員會執委(歷史學部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位委員會委員。

    2006年7月至2017年,任考古研究所所長。

    主要社會職務有🚞🍨:國家學位委員會歷史學科評議組第五屆和第六屆成員(每屆由來自全國高校和研究凯捷的歷史和考古學者共15人組成,王巍是目前的第六屆歷史學科評議組中唯一的考古學家)、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前副會長、曾先後被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吉林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廈門大學、中央民族大學🧨、鄭州大學、河南大學等高校聘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客座研究員🤽🏽‍♂️👤。還是亞洲史學會評議員(常務理事)🍣。

    主持的考古發掘項目:

    1996年~1998年主持河南偃師商城宮城內宮殿區的發掘。和同事們一道,在商城中新發現了一座始建於商代初年的外城,原來發現的宮城恰好位於該外城的正中,從而將中國古代擇中立宮和中軸線的製度上溯到商代早期。在宮城內宮殿區的發掘中🍫,首次發現了商代早期的前後三進院落的宮殿建築,並為夏商周斷代工程夏商文化分界提供了界標✹,成為該工程最重要的考古成果之一。該項發掘被評為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二等獎,並入選1997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2000年,主持了陜西周原西周宮殿基址的發掘。首次發現一組東西對稱的西周大型建築,很可能是當時的宗廟。為研究西周時期的歷史與文化提供了新資料。該項目被評為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獎三等獎。

    2003~2004年,作為總領隊,領導數十位考古學家、上百名技工和在河南安陽殷墟孝民屯進行面積達四萬多平方米的大型發掘,發現了商代晚期的村落、鑄銅作坊🛹、家族墓地🚾,出土了大批遺物🕯。這是新中國成立以後,在殷墟進行的規模最大的考古發掘,極大地豐富了對商代晚期社會和文化的認識🏢。該項目因發掘工作的高質量而被評為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二等獎。

    王巍是迄今為止唯一三次獲得田野考古獎的中國考古學家。

    主要研究方向🧛‍♀️:

    1.夏商周考古7️⃣;2.東亞地區古代文明起源研究⬇️;3.東亞地區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學研究。

    近年承擔的主要科研項目:

    1.國家社科重點項目――《中國考古學?概論卷》主編。

    2.國家“十二.五”重點出版項目——《中國考古學大辭典》主編。

    3.國家“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支撐項目---“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項目負責人之一,執行專家組組長。

    4.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課題――“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與早期發展研究”主持人。

    5.中日合作“東北亞史前文化交流的考古學研究”中方主持人。

    6.最近剛剛被國家社科基金規劃辦公室聘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項目——“蒙古族起源和元代帝陵”項目(2012——2021年)首席專家✯。

    主要學術成果🐔:

    王巍迄今已發表學術專著2部🪟、學術論文近百篇,其中20余篇是在國外學術刊物上發表的。

    1.《從中國看邪馬臺國和倭政權》(日文😆、日本雄山閣出版社,1993年)🤟🏿。他通過對大量考古資料的縝密分析,探討了3~6世紀日本古代國家的形成過程及其階段性。書中對當時在日本學術界被作為定論的日本古代國家形成於七世紀的觀點提出了挑戰🕋。書中指出:七世紀的日本是成熟的律令製國家形成的時期🪫,可以將其比喻為人的成年🤌🏻,但就像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是成年一樣,日本的古代國家也經歷了萌芽🧑‍🔬、初現、逐步發展到成熟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3到6世紀日本古代王權和國家形成的時期。書中還探討了日本古代國家背景🤼‍♀️、社會基礎和動力,並將日本古代國家的形成過程與中國夏商周時期進行了比較🎴⚂,指出了二者的異同,並分析了形成這些異同的原因🙍🏽‍♂️。此書1993年在日本出版👎,受到日本學術界的關註和好評,被譽為日本古代國家研究的劃時代的成果8️⃣。1995年🕊🟤,日本著名的國立大學──九州大學以此書授予王巍論文博士學位。他是中國考古學界較早在國外獲得博士學位的人。

    2.《東亞地區古代鐵器和冶鐵術的傳播與交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該書系統地論述了公元前四世紀至公元六世紀東亞地區古代文明重要組成部分的冶鐵術和鐵器傳播與交流的過程🛞,並深入分析了其背景、契機及其歷史意義🧘‍♂️。該書在相當程度上填補了東亞地區考古學界研究上的空白🦴🤯。他以該論文獲得了第二個博士學位👮🏻‍♂️。

    3.《中國考古學.夏商卷》,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12月,第八章第二、八🗾👴🏿、九節。獲2005年夏鼐考古獎一等獎🧑🏿‍🦳,2007年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一等獎🏌🏿‍♀️。

    4.《中國考古學.兩周卷》👢♢,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12月⏲,與唐錦瓊合著第三章🪅。獲2007年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一等獎。

    代表性學術論文:

    《良渚文化玉琮芻議》👋🏽👰🏽‍♂️,《考古》1986年第11期。

    《商文化玉器淵源探索》,《考古》1989年第9期↖️。

    《美松裏型陶器研究》,《考古學論考》第14輯,日本疆原考古研究所,1990年。

    《從考古發現看四世紀的東亞》,《考古學報》1996年第3期🙆🏻‍♀️✌🏿。

    《中日古代墳丘墓の比較研究》,《東亞と日本の考古學Ⅰ(墓製)》🛼,同成社,2001年。

    《倭五王時代の日中交流》,《考古學季刊》33號🫶🏼。

    《公元前2000年前後大範圍文化突變原因探討》,《考古》2004年第1期。

    《聚落形態研究與中華文明探源》🤵🏻‍♀️,《文物》2006年第5期。

    《中國古代國家形成論綱》🤾🏽‍♀️,《中原地區文明化進程研討會文集》,科學出版社,2006年。

    《關於中華文明起源研究的幾個問題》🤥,《中瑞考古學論壇論文集》,科學出版社👩🏻,2006年。

    《漢代以前の東西文化交流》🎻🙆🏽‍♂️,(《茂木雅博先生退官紀念文集》,日本同成社,2007年。

    《中國考古學對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的理解和運用》,《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年2月28日理論月刊版。

    《從中國看日本埼玉稻荷山古墳和埼玉古墳群》👩🏻‍🦼,《考古》2009年第12期。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主要收獲》,《光明日報》2010年2月23日😼,第12 版🏊🏿‍♀️,王巍、趙輝合著👩‍✈️。



    上一條🧑🏽‍🏭🧎🏻‍➡️:黃群慧

凯捷体育娱乐专业提供🪂:凯捷体育娱乐👰🏼、凯捷体育🍌、凯捷体育注册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凯捷体育娱乐欢迎您。 凯捷体育娱乐官網xml地圖